5月25日凌晨5点,由湖北交投投资、中铁大桥局承建的燕矶长江大桥北锚碇后仓填芯混凝土完成第9次浇注,标志着北锚碇后仓填芯施工全部完成,即将进行顶板施工,预计今年年底完成锚碇主体结构施工。
燕矶长江大桥主跨达1860米,是世界首创的不同垂度四主缆体系悬索桥。锚碇作为大桥的重要受力结构,如同有力的抓手将悬索牢牢抓紧地面,是悬索桥跨越千米的关键。燕矶长江大桥北锚碇采用独特的“8”字形重力式锚碇结构,中间被隔墙段分割为前、后两个直径37.5米、深度39米的超深基坑。
北锚碇后仓填芯一共浇注混凝土9.3万立方米,共耗时68天。填芯采用C20混凝土,施工共浇注9次混凝土,多次连续浇注量超一万立方米,其中单次浇注最大方量超15000立方米。项目部在积累大方量混凝土作战经验过程中,不断完成自我突破,投入多条混凝土生产线,精细化研究施工组织,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满负荷投入7台天泵、20台混凝土搅拌车穿梭其间,来回送料一千多次。
锚碇施工期间,面对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大、超大尺寸收缩变形大导致极易开裂的难题,项目部采取埋设电子监控元件的方式,对混凝土内部温度进行精准控制。此外,还通过添加外加剂,尽可能减少水化热,进一步保证施工质量。施工全程利用中铁大桥局自有技术监测隐患,实现安全为王的承诺。遇到钢筋线形及平整度控制难、作业分工及施工顺序易脱节的问题,项目部通过技术交底、质量培训、工艺试验、施工推演、网格分工等形式方法,有效确保了施工安全质量并不断加快工效。在现场与项目部后台各方的全体作战中,高效优质完成了锚碇填芯浇筑,较施组计划提前了近4.5个月,用超22万吨的重量,压实初夏成绩。
北锚碇建设规模大、创新技艺多、难度高、可借鉴经验少,从地面到坑底有39米深,相当于一栋13层左右的楼房的高度。陈明哲介绍,“连续灌注大方量混凝土,组织混凝土原材料、提高搅拌站生产效率和前台设备维保、雨季避开雨天浇筑等都需要精心组织与超前谋划。”项目部积极组织劳动竞赛,建设者在克服日夜连续施工身心疲惫的基础上,用假期换工期,赶时间拼进度,超前完成填芯施工。
鄂黄第二过江通道(燕矶长江大桥及接线)工程线路全长约26.4千米,是湖北省重点推进,打造全球第四、亚洲第一的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(花湖机场)的综合配套工程,对构建鄂东地区水路空联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,推动武鄂黄黄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
Copyright 2021 Powered by 湖北交投燕矶长江大桥有限公司门户网站
备案号:鄂ICP备16014853号-1 邮编:441100
地址: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 联系电话:0713-8100259 管理登录 计量系统:湖北交投工程建设管理系统